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

臺灣16族原住民族快速記憶口訣

本文原為風聆(張崴耑)老師於2015年1月分享的教學法,文中介紹他為了幫助學生記憶16個原住民族,所編出的「邵太太打卡,阿薩不魯哥,被嚇得跑走啦」16字口訣。該口訣在今年(2016)國慶典禮上被主持人引用,引起原住民抗議,認為不尊重原住民族。風聆老師立刻從善如流,更改口訣並補充相關教學想法,他也強調這次是很好的機會教育,未來會提醒自己及學生在言行舉止上,都要更尊重不同族群。
以下為2016年10月11日風聆老師撰寫更新的內容: 多年前曾改編過一組臺灣14族原住民族的快速記憶口訣(阿撒布魯個亞洲盃,少太太的排球賽),幾年來在教到相關單元時,當時覺得十分好用,也分享給許多朋友。 在2014年中左右,「卡那卡那富族」與「拉阿魯哇族」正名成功,臺灣目前的法定原住民族也增加到十六族,原本的十四族口訣也就不能用了。於是試著編寫了新的口訣(少太太打卡,阿撒不魯哥被嚇得跑走啦),不過,這個口訣在今年(2016)的國慶典禮時被提到,許多原民朋友認為「阿撒不魯」有負面的意涵,而引起爭議。 口訣編寫之初,當然並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涵在,更沒想過兩件事會引發連結;但個人以為,倘若口訣讓人感到不舒服,那就應該做修正,並以此為鑑,未來在研發時要更謹慎。再者,我們也不該讓學生使用有爭議性的方法來學習。
 因此,試著將16族原住民族的修正口訣重新編輯如下: 口訣:夏太太派瀟灑哥背走路?啊!不得打卡啦!

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阿美族 豐年祭紀錄片

阿美族 經典傳說


「捕魚祭」對於海,阿美族又敬又畏,因此在每年五月間稻出穗時節,港口部落會舉行捕食祭,祭祀海神以祈求漁獲豐收。在先祖時代,每當農作收成之前,族人便會相邀在海邊或河濱捕魚,並舉行祭儀,祈求年年能有好收成。只是,隨著時代的改變,生活型態已不同,生態環境也遭受破壞,現今阿美族的捕魚祭在形式上已有所改變了。
居住在海邊的阿美族人會下海捕魚,沿溪居住者則在河中捕抓,不過在下水捕魚之前,必須先舉行祭拜河神的儀式,即用酒、肉和麻糬到海邊祭神,祈求神明的佑助,能夠有好的收成。捕魚活動是由年長階級指揮,各年齡階層的少年們分頭在海中或河中捕魚,約在中央以前回到集合的地點。而捕魚的過程中,若有捕獲大魚者,還可高呼歡唱,一方面炫燿自己的成果,另一方面則與族人分享收穫的喜悅。
近午之時,捕魚的少年們將捕獲的魚全部集中起來,一起下鍋烹煮。將一道佳餚排列整齊後,再依年齡階級由大至小分發共享,藉此告訴年輕的族人們,要懂得敬老尊賢,遵從長者的指導。而年長者也會將分剩的魚蝦,再分給年齡階層較低或表現優異的少年們,以表示鼓勵與嘉許。捕魚祭,不僅展現阿美族昔日生活的面貌,也讓族人在祭典活動中,一方面習得阿美族的信仰文化,一方面記取尊敬長者的美德,更體驗共同合作、團結一致的精神,是傳承阿美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。
「豐年祭」阿美族在每一年的七月中旬都會舉辦慶祝豐收的豐年祭,除了慶祝及感謝祖靈的庇祐,讓族人在過去的一年中衣食無虞,也請祖靈繼續庇祐族人在新的一年依然能逢凶化吉。

「海祭」傳統阿美族與噶瑪蘭族特有的海祭,主要祈求海上作業漁獲豐收、作業平安所舉行之祭典。